中國政府全力支持三農,支持農業現代化的信心是長期不變的,應該說是堅定的。首先,連續多年來,中央一號文件離不開三農;其次,農業是中國經濟的短板,但也是中國經濟最具潛力的地帶。
資料圖
而要實現農業現代化,農機機械化是其關鍵。自2004年開始,中央財政開始補貼中國國內農機行業——既農機購置補貼。從2004年的7000萬元開始,到2015年的236.45億元,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逐年上升,期間帶動民間資本大量投入農機行業,這一政策,讓中國國內農機行業歷經十年“黃金時期”,也讓中國的農業機械化率得到大大提升。
然而,在這“黃金十年”間,中國農機行業發展也有其短板與不足(本文不涉及品牌化建設等問題,而是致力于分析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)。
首先,是產品的小型化。這主要是中國的小農經濟決定的。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,小型農機明顯已經不適宜市場的需求,其需求量從去年開始不斷下滑,便是最有力證據。
其次,產品低端化。中國國內農機行業的頂端產品與國際同行相比,仍有較大差距,這也與小農經濟不無關系,因為小的個體經濟對于高端科技的以來明顯是有限的。因此,中國農機行業在國際市場的表現并不優秀。
第三,中國農機行業的產品售后差。雖然在很久以前,中國企業便已經意識到質量是根本,但要將售后服務做到位,尤其是農機行業的售后服務做到位,是在最近幾年才開始的。目前來講,這一方面的表現,并不值得表揚。
目前,中國農機行業面臨市場飽和、農村勞動力不斷減少、人口紅利漸失等壓力,發展速度明顯放緩,進入新常態,如何變革,該走向何方,成為農機企業的最大課題。
但值得稱道的是,中國政府已經明顯意識到了這一點,并且利用他的宏觀政策來引導整個農機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。
首先,是土地流轉政策。中央政府意識到,中國城鎮化速度加速,農村人口漸失,農業勞動人口再也無法滿足個體小農經濟的發展,農業經濟實體需要向大型化、規模化、集約化發展。因此,出臺土地流轉政策,鼓勵適度規模經營,建立家庭農場成為了未來農村經濟體發展的主要方向。此外,中央政府也鼓勵各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,以多種形式鼓勵土地的規模化經營;加快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……這些政策一直在不斷鼓勵和完善規模化農業政策的方方面面。
而這樣一來,原先十年間,生產的小型農機便無法滿足大規模的現代農業生產需求,農機行業的第一個變革點,便在于大型化。
其次,是《中國制造2025》。這一政策被譽為中國工業4.0時代的到來。《中國制造2025》中明確提出,農業機械裝備是中國未來主要發展的十大機械制造領域之一。由此可以看出,中國政府在致力于提升農機裝備的核心技術水平,掌控未來的發展大勢。
這里要指出的是,這一政策,將與中國“一帶一路”等政策相結合,讓擁有高質量和高科技的中國農機產品走出國門,走向世界。
而農機行業的第二個變革點,便在于高端化和國際化。核心技術是未來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的主要力量。
農機行業需要自己解決的一點,便是大力提升售后服務水平。現在,越來越多的農戶在關注農機質量的同時,也越來越注重售后服務。近年來,農機4S店等興起,是中國農機行業售后服務水平提升的閃光點,但售后服務是一項長期而浩大的工程,各農機生產商、銷售商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和信心做好售后服務,這一點目前還不明朗。
農機行業的第三個變革點,是如何保證售后服務。
綜上所述,中央政府對于農機行業的發展,有著綱領性的、指導性的代領政策,只要抓住政策的導向,埋頭實干,便能在未來農機市場占有一席之地。( 來源:中國農機網 作者:魏亞伯)